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喂!当乞丐去啊?> 第1977章 年 高考制度恢复了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77章 年 高考制度恢复了呀(1 / 1)

1977年,中国刚刚走过了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各个领域都亟待恢复和重建。在教育领域,此前高考制度被中断了十年之久,无数怀揣着知识梦想的学子们失去了通过公平竞争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人才培养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着:“丁巳年,国初离乱局,百业待兴,教育尤甚,高考之制停十载,才俊困于野,学途受阻,幸于斯年,高考制度恢复了呀,此乃燃希望之火,启人才培育新程也。”

众多有识之士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呼吁恢复高考制度,希望能重新搭建起选拔人才的公平桥梁,让那些被耽误的年轻人有机会继续追逐知识的梦想,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就在这一年,在邓小平同志等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高考制度终于得以恢复,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刘盼考,二十岁,是一名下乡知青,他出身于城市里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心中一直怀揣着上大学的梦想。然而,随着“文革”的开始,高考制度中断,他只能响应号召,来到了偏远的农村插队落户,在田间地头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刘盼考刚到农村的时候,虽然生活条件艰苦,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农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对知识的那份热爱,一有空就会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那些已经翻旧了的书籍,在昏暗的油灯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同村的知青们有时候会打趣他说:“都到这农村了,还读那些书有啥用呀,以后咱估计也就是一辈子种地了。”刘盼考却总是笑着回应:“知识啥时候都有用,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呢。”

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时,刘盼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那一天,村里的大喇叭广播着这个消息,刘盼考正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听到广播后,锄头一下子就掉到了地上,他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拔腿就往知青点跑去,边跑边喊:“高考恢复了!高考恢复了呀!”

知青点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有的知青摩拳擦掌,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报名参加了;有的则面露担忧,觉得自己在农村待了这么久,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不知道还能不能考上。

刘盼考心里虽然也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激动和期待,他知道,这是自己改变命运、实现大学梦的绝佳机会,绝不能错过。可是,备考的过程并不轻松,距离考试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而且在农村,学习资料非常匮乏,复习的环境也很艰苦。

刘盼考四处向村里的老乡们打听,看看谁家有以前的课本或者学习资料,好不容易借来了几本残缺不全的高中教材,他如获至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借着微弱的晨光开始复习,晚上则在油灯下一直学习到深夜。夏天的时候,蚊虫叮咬得厉害,他就用毛巾裹住腿,继续埋头看书;冬天,手脚都冻僵了,他就搓搓手、跺跺脚,让自己暖和一点后又接着做题。

同村有一位老教师,知道刘盼考在努力备考后,很是感动,主动过来帮助他,给他讲解一些知识点,还帮他梳理复习的重点。刘盼考特别感激,学习也更加刻苦了。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刘盼考和其他报考的知青们一起,踏上了前往县城考点的路。他们坐着村里的拖拉机,一路颠簸,尘土飞扬,但大家的心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到了县城,刘盼考看着考点外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像他一样的知青,也有应届的高中毕业生,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进了考场,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刘盼考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开始认真答题,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积累和这段时间的刻苦复习,都将在这一刻得到检验。

考试结束后,刘盼考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虽然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留下遗憾。

在等待成绩公布的日子里,刘盼考又回到了村里,继续参与劳动,不过他的心里始终惦记着高考的事儿。终于,成绩公布的那一天来了,刘盼考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查看成绩,当看到自己的分数超过了录取分数线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不久后,刘盼考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知青,整个村子都为他感到骄傲,老乡们纷纷前来祝贺,知青们也都羡慕不已。

刘盼考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告别了生活多年的农村,踏入了大学校园。在大学里,他如鱼得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团组织,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