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喂!当乞丐去啊?> 第1898章 年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尝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8章 年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尝试(1 / 1)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中国正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愈演愈烈,国家的领土被一块块割占,主权被肆意践踏,各地百姓在洋人的欺凌与清政府沉重赋税的双重压迫下,生活苦不堪言。西方的思想文化随着侵略的脚步不断渗入,一些有识之士深刻意识到,若想挽救国家于水火,仅靠洋务运动那样学习西方器物远远不够,必须从根本上变革制度,进行全面的革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戊戌变法,这场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的百日维新尝试,如同一束微光,在黑暗中艰难亮起,给无数渴望国家富强的人带来了一丝希望,尽管它面临着重重阻碍,前途未卜。

《光绪朝戊戌变法纪要》记载:“二十四年,戊戌岁,康梁诸君子上书吁请变法,得光绪帝允准,遂启维新之举。其间欲改科举,兴学堂,立商会,裁冗官,图富强之业,奈守旧势力庞大,阻难重重,虽奋力而为,终未能竟全功,然其影响深远,启民智,振人心,为后世变革留借鉴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一年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上书请求变法,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于是开启了维新变法的行动。在变法过程中,想要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建立商会,裁减多余的官员等等,谋求国家富强的大业。无奈守旧的势力太过庞大,遇到了重重的阻碍,虽然维新派奋力去做,最终没能取得完全的成功,但这次变法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开启了民众的智慧,振奋了人心,也为后世的变革留下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阿才,是个性格热情且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他对世间的不公之事总是愤愤不平,只要看到有人受欺负,或者国家面临危难,就会想尽办法去帮忙,哪怕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他为人直爽,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说出来,周围的人都挺喜欢他这坦率的性格。阿才原本在一家学堂里当杂役,平日里负责打扫教室、给先生们准备教具等工作,虽然自己没什么机会坐在教室里听课学习,但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常常在空闲的时候,偷偷站在教室外听先生讲课,也因此接触到了不少新思想,对外面的世界和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一年,学堂里来了一位新的先生,这位先生和以往那些只讲传统经书的先生不太一样,他时常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一些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文化,还会提到国家现在面临的危机,说只有进行变革,学习西方的长处,咱们国家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富强。阿才听了这些内容后,心里特别激动,觉得这位先生说得太对了,他很想找机会和先生好好聊聊,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变革的想法。

有一天,阿才在给先生送教具的时候,终于鼓起勇气,对先生说:“先生,我听您讲的那些变法的事儿,觉得特别有道理,可咱这小小的学堂能做些啥呀,国家现在这么危险,真的能靠变法变好吗?”先生看了看阿才,见他一脸诚恳又充满期待的样子,便笑着说:“阿才呀,这变法可不是小事,虽然现在困难重重,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从咱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慢慢影响更多的人,那也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呢。就像咱们学堂,要是能多培养出一些有新思想、懂新知识的学生,他们以后出去不就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儿了嘛。”阿才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那以后,他更加用心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想着能为学堂的教学出份力,让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过了些日子,学堂里的几位先生组织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当下的戊戌变法。他们邀请了一些学生和学堂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参加,阿才也有幸参与其中。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对变法充满信心,觉得这是国家的转机;有的则忧心忡忡,担心守旧势力太强,变法难以成功。阿才听着大家的发言,心里很是感慨,他站起来说道:“我觉得咱们不能怕困难呀,变法虽然难,但总比坐着等死强吧。咱们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只是去跟身边的人讲讲变法的好处,让更多的人支持,那也是好的呀。”阿才的话一出口,不少人都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大家觉得这个平日里不起眼的杂役,竟有这样的觉悟,很是难得。

从那之后,阿才就成了学堂里变法的积极宣传者,他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跟学堂里的其他人,还有周围的街坊邻居讲变法的事儿,把从先生那里听来的、自己理解的变法的好处,比如能让国家变强、百姓生活变好之类的,都一一说给大家听。慢慢地,还真有一些人被他说动了,开始对戊戌变法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可是,随着变法的推进,守旧势力的反扑也越来越厉害。城里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对变法的声音,有人说变法是违背祖宗之法,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还有一些官员在暗地里阻挠变法措施的实施。有一回,学堂里原本计划要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增加一些西方科学知识的课程,可却被当地的官府以“离经叛道”为由给制止了,还警告学堂的先生们不许再搞这些“洋玩意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