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幼时曾读过陈寿所著《三国志》,颇有些不服地发觉自己和齐王曹芳、陈留王曹奂一同挤在《三少帝纪》里,总觉得自己文武双全,陈寿亦给了“才慧夙成”的考语,为何要和那两个庸碌之辈相提并论。再后来,才慢慢想通,不甘亡国也好,自诩聪明也罢,贤德或庸碌,不过都是司马氏宫中的鸟雀,掌中的棋子,本就无任何差别。
再后来,他迷上了搜集前人著述书信,想看时人对高贵乡公曹髦的看法,不论褒贬,都细细体味。
还是陈寿,有一句“轻躁忿肆,自蹈大祸”,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和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已得了九锡,若什么都不做,自己便是那汉献帝刘协、陈留王曹奂,司马昭便能即刻登基,不必追封就能成为那晋太祖。
天子之血,换魏祚延续六年,值还是不值?
若忍辱负重,哪怕是司马篡魏之后,徐徐图之,是否有朝一日能复辟、光复社稷?
时日长了,他有时也会忘了自己本是曹髦,极其偶尔才思及前事。
正如他此时,带着两万余人马守着平阳城,眼看着就要粮草断绝,却忍不住胡思乱想、患得患失——是不是又犯了轻躁忿肆的毛病,轻敌冒进?若否仍应留在汉中,厉兵秣马数年,再图谋长安?如今自己要是陨落在平阳,并州、梁州又该如何是好?现下北地郡、长安又都如何了?
“主公。”刘隽睁眼,就见刘勇俯身探看、满脸担忧,这才惊觉由于过于饥饿,自己竟昏昏沉沉地倚靠着墙角睡着了。
刘勇心疼不已,“如今未有敌情,不如主公先回帐中歇息片刻,不急于一时。”
刘隽看着他斑白两鬓,想起他跟着自己南征北战也有十年,心中顿生酸楚,从袖中取出最后一块胡饼,一分为二,递了一半给他,“回去也歇不好,还不如在这陪着弟兄们。我若未记错,昨日开始,刘叔便不曾进食了吧?”
刘勇哪里肯吃,拼命推拒,“本就不剩多少,主公赶紧用了,方能带着弟兄们克敌制胜,仆这条贱命……”
他话未说完,却已经被刘隽塞了半块饼进去,剩下的半块,刘隽也未用,而是叫来陆经,让他将这饼用水煮了,给亲兵们一同分食。
“猞猁营还有粟米吃么?豫州军呢?”刘隽喝了热汤,觉得空空如也的肺腑稍稍舒坦了些,又关心起兵士来。
陆经两颊已经饿瘪了下去,“主公先前宁愿饿着,都紧着他们,如今还好,但也支撑不了太久了。”
平阳城内本粮草充足,只可惜粮官尸位素餐,导致仓廪被烧,后来又被刘聪断了粮草,至今一月,粮草已然告急。
刘隽咬牙道,“哪怕是炊骨爨骸,都得将这平阳城守下去!继续派人送信,雍州、并州、梁州或是荆州,请他们速来驰援!”
他心中清楚,雍州的贾疋、荆州的陶侃,一来路途遥远,二来情分不够,但并州的刘琨、梁州的祖逖都不曾派兵,定有蹊跷,多半是被石勒或是刘聪的兵马缠住了。
一旦他们脱身,定然还会前来援助,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手下将士上下一心,守住平阳,也守住并州通往长安的门户。
坚守两个月之后,坏消息终于传来,如今就算每日只吃一顿,搜刮整个平阳,能找到的粮食只够支撑大军五日。
刘隽闻言,召集众幕僚前来议事。
待所有人都到齐,他才缓缓道:“从今日起,我与诸位兵卒一同,两日吃一餐,将我的份例省下来,尽数给猞猁营。”
刘耽立时附和道:“末将愿效仿明公。”
刘璞、刘简对视一眼,二人早已饿得头皮发麻,一想到要和大头兵一般,心中就有些不乐意,暗骂刘隽、刘耽二人惺惺作态。
刘璞壮着胆子道:“平阳安危,皆系于明公一身,怎可如此自苦?”
刘隽淡淡看他一眼,“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袍泽兄弟,必要同甘共苦,方能同生共死。将军以后在我军中时日长了,终会明白我军中的规矩。”
刘耽无语地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