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存让敌人发现端疑么。
所以。 文德帝眉头便皱得更紧了,故意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俞州道, “士兵供给乃朝廷之责,让各位爱卿们捐赠物品,竞价筹银是否不妥?如此暴露国库空虚之事,士兵定会担后续军费问题,恐会军不稳,爱卿可考虑过?” 摆明了是不想接受提议。 杨阁老和杜阁老哪会放过这么好插手兵权的契机。 他们需要出个十几万两,甚至还不是现银,就是家库房收藏的物件而已,就能收买军,何乐不为? 必须把握住这个钻空子的机会! 杨阁老立刻站了出来道, “陛,臣觉得俞编撰此法甚妙,往年给边疆士兵的消暑供给都有十万两,今年朝中大臣一众筹五十万两,是对边疆士兵表达关,如此怎会让人觉得国库空虚呢?士兵们应当高兴激朝廷的厚待才是。” 杜阁老也不落后上前赞同, “臣附议。倘若此次众筹银钱数目不止五十万两,多余的银子们还可以给边疆士兵改善吃食,士兵们越是强壮,才越是能够更好的抵御外敌。” 隶属两方势力的臣子们见此,也纷纷跟着开口附议,“臣亦觉得此法甚好,陛可采纳……” 隶属文德帝的势力,自然开口反对,“陛不可!” 而其余中立,或者暗中站队的大臣,则都保持沉默,暂时不掺和几方势力的明面博弈。 至于导致这场博弈的俞州,也识趣的没有说话,静静待结果。 最终。 文德帝因“不敌”杜阁老和杨阁老双方的同时压迫,能脸色难看退步,用恼怒的目光盯着罪魁祸首俞州道, “好,既然众爱卿都觉得此法甚妙,拍卖众筹之事,便交由俞编撰你来办,边疆士兵事关重大,切不可出半失误,否则,朕必严惩不贷!”@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众人听着文德帝语气中的冷意,中都知道俞州把皇帝惹恼了。 也是,兵权可是陛最大的依仗,俞州吃了熊豹子胆,竟然敢在这做文章,陛不生气才怪。 不过明白这后,众人却丝毫不敢小瞧俞州,又或者幸灾乐祸。 俞州就是个小小翰林编撰,对方又不是脑子进水了,能够冒头提出如此建议,背后肯定有人支持。 而朝廷不是文德帝的一言堂,文德帝厌恶了俞州有什么关系,要他背后的主子愿意运作,俞州的前途还能差吗? 至在一任新皇确定前,他必然前途光明。 一时。 朝臣们看向俞州的眼神,都充满了忌惮。 这个新科状元可是个厉害人物啊,看他在翰林院呆了大半年,好似什么都没做,结果却不声不响的就暗中投好了主子,并且还被重用。 这是何性?何本事?又是何胆量! 翰林院的人情尤其复杂,他们一直都觉得俞州不思进取,结果搞了半,人家哪是不思进取,明明就是进取过头了好么。 而杨阁老和杜阁老,则在中暗暗肯定俞州是对方的人。 毕竟……俞州现在跟陛对着干,他们又能够确定俞州不是自己的人,肯定就能是对方的了。 因此。 到散朝时。 刚刚还齐协力逼迫文德帝的两人,顿时看向对方的眼神就又敌视了来。 杨阁老皮笑肉不笑, “杜老可真是厉害啊,不声不响就把人给收买了,还能让人死塌地给当刀子,如此手段,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 这话说得很明白,杜阁老自然听懂了这个被收买的人是谁,也正是因为听懂了,才觉得莫名其妙。 这个老狐狸啥意思?俞州不是对方的人吗,怎么看对方的模样,好像俞州是他这边的一样? 杜阁老中疑惑,面上却不显地虚假笑, “哪哪,怎比得上杨老你?真是过奖了。” 反正不管怎么回事,装来是必须的。 看他这幅模样,杨阁老更加确定俞州是他的人了,顿时气骂一句“老狐狸,咱们着瞧!”这才沉着脸人。 留杜阁老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暗道俞州又不是他的人,杨老狐狸这幅模样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