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1635汉风再起> 第五十一章 编练新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章 编练新军(1 / 2)

黄子加等齐国使者一行离开皇宫后,在鸿胪寺几个书吏引领下,准备返回馆舍,等待大明朝廷的后续召见和问询。 “呔!前方让开道路,好让我家将主通行!”当众人经过兵部衙门附近时,从身后涌来十余名骑着战马的军将,其中一人挥舞着马鞭大声地呵斥着使团一行拦了他们的道路。 鸿胪寺几名小吏慌忙将黄子加等齐国使者引到路边以避让,让后方那队骑马军将通行。 骑在马上的军将们簇拥着一名年轻将官朝兵部驶去,而那名为首的年轻将官只是对路边使者一行微微投过一瞥,便带着一众骑兵打马而去,留下一路的烟尘, “此乃我大明辽东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一名鸿胪寺小吏看着远去的那队骑马军将,轻声解释与黄子加等人,“去岁十二月,受诏从宁远带兵入援关内,大小十余战,击杀建奴千余,陛下甚喜。半月前,陛下还于武英殿中,设宴款待吴三桂和马科等入援有功将士。今日,吴总戍去兵部,恐怕是为了序职序功,然后拿了兵部的调函,就要返回辽东宁远了。” 黄子加点点头,原来是大明抗击建奴的有功将士,怪不得在御街之上,如此跋扈嚣张。 建奴去年十一月破关攻入河北,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统带一万余兵马,于宁远城出发。但其深知,建奴入关只是为了抢掠,并没打算进攻北京。为了保存实力,至今年二月才出山海关,三月至蓟州,行军极度迟缓。 待建奴北返时,吴三桂又受命阻击建奴,也是侧击建奴偏师,打了数场阻击战,虽然规模不大,但相比其他各镇明军,关宁军的战绩却也能堪称“亮瞎了大明朝廷的眼”。 为此,崇祯帝特在武英殿宴请勤王来援的吴三桂、马科等,特赐吴三桂尚方宝剑。至于去年松锦之战,吴三桂等战败逃回,朝廷竟然一时间也未予追究(至九月方才秋后算账,斩了带头逃跑的王朴,余者降级三阶)。 8月2日,齐国使者一行暂住的馆舍迎来了数名大明官员,以兵部右侍郎杜国裕为首,携五军都督府、京师三大营等军将武官。 “陛下和内阁已授命我兵部、五军都督府,会同京师三大营,精选勇悍之士,编练新军。”杜国裕面色郑重地对黄子加说道:“你们齐国以数百劲卒,就敢往攻建奴,野战之中也能尽灭建奴甲兵,且闻齐国军伍铳炮犀利,锐不可当。今日来此,是想请教贵使,可否派出相应指导教习与我大明军伍,以期精熟操演火器对阵。” 十余年前,大明兵部也曾组建一支火器率非常高部队。当时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招募西兵(葡萄牙雇佣军)三百,铸炮三百余门,装配火铳(火绳枪)千余支,几乎建成了大明第一只近代火器部队。但随着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在北直隶的吴桥发动兵变,兵戈回指,连陷山东诸县,最终攻克山东重镇登州并包围莱州。明朝调集各路援军,耗费十八个月才击败叛军。叛军首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狈逃窜,最终浮海投降了后金。 而正因为此,孙元化所建火器部队损失殆尽,留存的各种火炮、火铳等武器大部随叛军流入辽东建奴处,算是彻底改变了大明和建奴之间的军事平衡,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之后明清交战的作战方法。使得清军此后,具备了攻克坚固堡垒城防的能力。 也正因为孔有德等人发动的吴桥兵变,曹雄等人被叛军裹挟,最终败逃出海后,辗转到了汉洲,由此建立大齐王国。 “这位大人,你是想让我齐国派出精熟火器作战的教官,以此来为大明编练新军?”黄子加惊讶地问道。 “然也!”杜国裕说道:“贵国声言,军伍人数较少,只能实施对建奴侧后袭扰零击。既然如此,我大明可抽调精锐士卒数千,齐国派出精熟火器战阵之教习,助我大明编练若干新军。若是此法得行,将以之效法并推广更多军镇。” 兵部尚书冯元飙在与齐国使者黄子加一番交谈之后,立刻将借师齐国以抗建奴一事,说与内阁几位辅臣。经过数日的激辩,首辅陈演极力赞同,许些小利与番邦,招些勇悍士卒频繁袭扰建奴后方,既不费朝廷钱粮,也可牵制建奴大军不敢轻易西向扣关。 虽然内阁当中蒋德璟、黄景昉两人反对,但包括首辅陈演在内的其余三位阁臣赞成,再加上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大臣支持,内阁通过了邀请齐国军伍侧击建奴辽东后方的军事建议。 同时,也应允齐国使者在京师设立代表处,下文沿海府县,配合齐国收集难民,转运汉洲大陆,开放大明福建、广东市舶,允许齐国往来通商。 兵部尚书冯元飙又提议,鉴于齐国借口军马人数较少,只袭扰建奴侧后,不与建奴正面对决,恐一时难以撼动辽东整个战局。为此,可从京师三大营精选勇悍之士,重编一伍新军,以齐国火器战阵之法操演。待军伍操习精熟后,或调至辽东以对建奴,或派驻河南以镇流贼。若确认于战场有较大实效,可扩展更多营伍和军镇,建数路强军。 首辅陈演对此提议颇为认同,邀番邦兵马击建奴,多少有些失了大明的体面。但若能以齐国善战阵法和火器,编练强军,倒不失为朝廷根本。上奏崇祯后,一概应允,督内阁尽速办理。 随即,内阁着命兵部、户部、工部、五军都督府、三大营协同办理新军编练事宜。为此,窘迫的大明户部硬是将原本支应辽东宁远镇的粮饷中,挤出五万两白银,用于新军编练事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