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墓道,其实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不断的将土挖出来,然后运走,主要就是个花时间的工作。 不只是社科院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从热水乡请来的乡民,也在帮忙进行一些运送挖出来的泥土的工作。 在清理墓道的过程中,陈翰实在是忍不住疑惑,向李教授和孔建文询问起了。 为什么这座墓葬和之前那座“九层妖塔”不同。 如果九层妖塔是吐谷浑王族使用的葬制,为什么只有这一位是这样埋葬的。 这和其他国家、民族的情况都不一样啊。 打个比方。 汉代的天子陵寝制度,从太祖刘邦开始,就形成了统一的制度,大家都是这样埋。 民间,从新石器开始就是竖穴土坑墓,上千年来都未曾改变。 现代都是火葬后埋入墓园,所以人都这样做。 葬制这种东西,就是这样,一旦有制度产生,就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被新的制度替代。 因为对人类来说,死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不只是华夏,外国也是这样。 埃及法老搞金字塔,不是只有一座,而是历代法老都会耗费人力物力去为自己打造金字塔,作为陵寝。 吐谷浑作为统治了青海三百多年的一个国家,王族怎么会没有个统一的墓葬文化呢? 面对陈翰的不解和疑问。 李教授和孔建文一时之间也没办法回答。 他们并不是研究唐代墓葬的,对吐谷浑也没多少了解。 不过,这次带队的负责人,柯伟彬柯教授,给出了回答。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青海道的开拓与繁盛,与西迁青海的慕容鲜卑族的一支——吐谷浑有关。” “从公元5世纪初建吐谷浑国至公元663年被吐蕃灭国,吐谷浑国历时三百五十多年。” “吐谷浑国强盛时,是一个拥有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国土面积的强大区域政权,完全控制了青海地区,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拓和经营,以及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其所连接的东西交通道路的沿线上,遗留下了大量重要遗迹。” “其中,热水墓群是最重要的一个墓葬群。” “从1982年8月开始,一直到1985年11月连续四年,发掘了着名的“血渭一号墓”和其周边50座小墓。” “也就是你口中的“九层妖塔”墓葬,虽然这座墓只发掘了上三层,但是对整座墓特殊的九层柏木搭建的形制,考古所是有深刻了解的。” “越是了解,其实对这座墓不但没有清晰,反而迷雾越来越多。” “现已发现的都兰及其周围的吐蕃墓达上千座,墓群延伸至黄河及长江上游。” “部分大墓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遭到马步芳工兵有组织的盗掘和破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就长期指挥和参与了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工作。” “截至目前,都兰吐蕃墓群已经发现的墓葬,总数达到了两千座以上!” “其中我们所在的热水古墓群,就是最重要的一处,是青藏高原北部吐蕃墓葬最为集中的地区。” “北岸有160余座,以血渭一号大墓为中心,沿山麓向两翼呈长条状分布,自西到东延伸约3公里。” “南岸墓地,则与北岸的血渭一号大墓隔河相对,有墓葬三十余座。” “从上世纪开始,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青海考古研究所对热水墓群曾经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碑铭、陶器、古藏文帛书、木牍。” “通过这些文物,还有出土丝织品的技法及纹样等方面鉴定,古墓年代约为8世纪中期。” “也就是说,虽然热水墓葬群最知名的大墓,1982年发掘的那座“九层妖塔”,是吐谷浑王族的大墓。” “但是!热水墓群这边的两百多座墓葬中,大部分其实并非是吐谷浑鼎盛时期的王族墓,而是后来的吐蕃时期的墓葬。” “血渭一号大墓的年代,是在公元6世纪左右,而热水墓葬群这边的墓葬,很多都是8世纪中期的墓葬。” “这中间是有两百年断代的。” “吐谷浑国,是在公元5世纪兴盛,然后7世纪政权就被从青藏高原下来的吐蕃人覆灭了。” “不过,吐谷浑国政权灭亡了,但是吐谷浑人,吐谷浑部却还在,他们依附吐蕃生活,属于吐蕃国下属的部落之一。” “并且在文化上,迅速的向吐蕃国靠拢了。” “热水墓葬群里,有不少墓葬中都发现了用木牍书写的古藏文。” “吐谷浑在历史记载上,曾经是有自己的文字的。” “但是在这些热水墓葬群的高级墓葬中,发现的都是吐蕃国使用的藏文。” “这也说明,在吐谷浑灭亡之后,吐谷浑人就迅速的吐蕃化了,融入到了吐蕃国之中。” “虽然他们还是一个独立的部落,但是文化上却和吐蕃人迅速靠拢。” “就拿我们现在正在发掘的这座墓葬来说吧。” “这座墓葬从地面上的封土,可以看得出来,是梯形双复斗形封土,叠压在下层自然山体形成的梯形平台之上。” “而从地面上的建筑,就可以看得出这座墓由混凝夯筑墙、石砌圈墙、墙外房基、动物陪葬墓、十字形陪葬墓等组成。” “墓葬南平地上还有由马沟、牛坑、沟坑组成的组合陪葬献祭遗迹。” “这些形制结构、附属遗迹以及空间分布,都与古藏文文献及汉文史料记载的吐蕃丧葬仪轨相吻合。” “所以,虽然说热水墓葬群,是一处吐谷浑时期就存在,并且主墓葬乃是一位六世纪的吐谷浑过君主大墓。” “但是,实际上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