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常用到“吃瓜群众”这个词,来形容看热闹的百姓。 但是实际上,在古代,也从来都不缺“吃瓜贵族”。 江西靖安的东周大墓中合葬的47人逝于瓜熟季节。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辛追夫人逝于瓜熟季节。 西汉时仅当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逝于瓜熟季节。 考古专家们从他们的遗骸之中都发现了香瓜子。 为何这些古代贵族都对香瓜情有独钟? 倒不是因为他们多爱吃香瓜,而是没得选择。 那个时候的“吃瓜贵族”,如果要吃瓜,只有一种瓜可选,这便是甜瓜。 而后来瓜界扛把子的西瓜,学界公认在五代时候才出现。 《新五代史》记述了一段契丹7年间(公元947-954年)的史料:“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比起传播较慢的西瓜,而甜瓜因为其“随遇而安”的性格,也让它的足迹遍布世界。 从北非的埃及,向东延伸到西亚、中亚,乃至印度北部地区,都能看到香瓜的身影。 浙江湖州的钱山漾遗址中,曾出土两粒至少3900年前的甜瓜子壳,证明甜瓜很早便来到东亚。 香瓜,便是人们对于薄皮甜瓜的俗称。 虽然它植株和果实较小,皮薄而脆,不耐贮藏。但香瓜也有明显的优势,它们能适应温湿环境,抗病力强,可以粗放管理。 于是乎,华夏吃瓜的历史,就此翻开篇章。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这说明,至少在诗经诞生的周代,华夏人已经在七月经常吃瓜了。 而靖安的东周大墓中合葬的47人,腹中发现的香瓜子,也可以左证。 但是,香瓜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香瓜到底有没有毒,或者说古代人是不是爱在香瓜里下毒? 在学界,一直都有争论。 至于争论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出土了太多刚吃完香瓜就死了的古人。 特别是在靖安东周大墓和马王堆墓相继出土的时候。 因为靖安东周大墓中,11具单棺内人类遗骸中能够检测的个体均为女性,均为花季少女,年龄在15-25岁之间。 并且她们的腹中,都发现了香瓜子。 于是坊间盛传,这批少女是食用了有毒的香瓜而同时死亡。 马王堆辛追夫人出土时,她的腹中也有香瓜子,更是加大了这一猜测。 虽然,最后关于这个猜测,学术界都有了论证,这些人的死,不是吃了有毒的香瓜而死亡的。 那批殉葬的女性,香瓜和殉葬者死亡的原因关系不大。 辛追夫人的死,倒是和香瓜有一点关系,但并非是毒死的。 根据对辛追夫人的尸体研究,可以确定她死亡的原因是急性病发作。 不过和香瓜有关。 甜瓜本身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的功效。 但多食的话,容易腹胀或者腹泻,尤其是对身体虚弱或者脾胃虚寒的人,影响较大。 而辛追夫人恰恰体弱多病,身上有很多慢性病。 辛追夫人死亡的时间应在暑天,极有可能是吃了生冷甜瓜后所引发胆绞痛,由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了严重心律紊乱而猝然死亡。 辛追之死极有可能是因食用大量甜瓜,而导致的急性病发作,进而引发死亡。 可以说是和香瓜有密切关系。 那海昏侯的死,又和香瓜有没有关系呢? 显然,海昏侯刘贺的政治环境要远比辛追复杂的多,所以也不排除有人在其食物中动手脚的可能性。 陈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些香瓜是不是被下毒了。 但是,随后孔建文就提出了异议。 “如果是在香瓜里面放毒的话,刘贺当场死亡后这些香瓜子最多只能停留在胃里面,而不会遍及消化道及以下部位。” 孔建文和陈翰讨论着说道:“如果和香瓜进食的间隔时间过长,香瓜子也会被刘贺排泄掉,身体里也不太可能再有。” “所以,刘贺极有可能是在吃了香瓜七八个小时后去世的。” “七八个小时,如果真的是下毒的话,不会见效这么慢的。” 西汉时期能拿来下毒的东西其实不多。 大部分是天然提取的毒素,比如蛇毒,毒蘑孤之类的。 而如果要毒死人,那绝对是见效十分快的。 通常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最多一个小时,人就死了。 看看现代一些被剧毒的蛇咬了,或者吃了剧毒蘑孤的人的情况,就知道了。 连送到医院洗胃都来不及,就会毙命。 而西汉人工制作的毒,也就砒霜之类的东西。 但是这类毒药同样是,剂量不够的话死不了人,剂量足够的话死得快。 像这种间隔了七八个小时才死亡,通常应该不是毒死的。 至少在西汉的时候,不太可能。 “那刘贺会不会和马王堆辛追夫人一样,是由于香瓜所引发的某种急性病所导致的猝死?”陈翰又问道。 排除下毒的话,那就得考虑是不是引发急性病了。 因为肯定可以确定的是,海昏侯在吃完香瓜七八个小时就死了,那就和辛追夫人的情况是一样的。 但辛追夫人毕竟年老体衰,年纪轻轻的刘贺也会如此弱不禁风吗? 孔建文也不确定。 他沉吟了许久,说道:“从文献记来看,刘贺二十六七岁的时候,脸色很黑,小眼睛,身材高大,行走不便,这个时候的刘贺身体的确不怎么样。” “面色发黑发暗,极有可能预示着刘贺肝有问题,另外有一条腿走路不稳当,说明他还存在心脑血管方面堵塞的问题。” “此外,之前那几位体质人类学的专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