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 第78章 江海之路(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 江海之路(一)(1 / 2)

第二日的正午,宫门口出现了一个匆忙的身影,正是昨天进过一次宫的漕运总兵官陈瑄。 在门口等得有些焦急的陈瑄,脸上挂着兴奋,来回踱步。 “陈总兵,您莫急,已经派人去禀了。”守门的兵士看陈瑄那焦急的模样,怕有什么急事,出口说了一句。 他们这些人想要进宫要么得有召见,要么得的允许。 等待了一会,终于得了允许,陈瑄也顾不得许多,一路小跑了起来。 “陈总兵今日怎么如此慌张?不是有什么大事吧。” “瞧着陈总兵虽然慌张,但是神色极好,还带着笑,或许是喜事吧。” 陈瑄觐见朱棣,朱棣瞧着他那满脸的喜色便问:“一早去看了蒸汽船了?” 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陈瑄声音清脆的回答:“是的陛下,早上去看了,看完便快马加鞭赶回来,蒸汽船真乃巧夺天工之物。” “这是朕的孙儿烧开水烧出来的,哈哈。”朱棣至今仍觉得这件事情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郑和早上与我好一番夸奖五殿下,说殿下能于细微之处观察出道理来,还说殿下写了一本【万物运行之理】真乃奇书啊。” 朱棣拿出了一本书,正是万物运行之理,让太监递给了陈瑄。 “郑和也将书交给朕了,朕看了,有些可以理解,有些连朕也理解不了。” 陈瑄接过书,并未打开:“臣在郑和处看过书了,奇书,而且五殿下竟然将书印制成册要给所有的工匠们学习。” “他的做法倒是与你想法不谋而合,年前你上书,疏陈三事,专漕运,整军伍,兴学校,其中兴学校一项,你说府州县学的教员多不称职,应予考核,不称职者予以黜落;挑选俊秀之才补为生员;准许军中子弟入学读书。” “臣惶恐,陛下竟记得臣所疏陈之事。” “你的意见很好,朕都放在心上,只是学校的事情得从长计议,事情得一件件的做,瞻墡所做与你所想倒是有些相似,蒸汽船你也看了,可还有什么疑虑额?” “臣目光短浅,今日所见蒸汽船,大开眼界,若蒸汽船能够大量生产,我大明之沿海必然商贸繁盛,倭寇之祸也可解。” “恩,等会去找找太子,还有和瞻基瞻墡聊聊看。” “谢陛下,臣先告退了。” “下去吧。” 陈瑄走后,朱棣拿着那本太监重新递回来的万物运行之理,轻轻的用书拍打着自己的手掌。 “人人都上学了,谁去农耕,养了一大堆眼高手低的文进士可怎么办?愚笨之人有何资格进学堂?”朱棣喃喃自语着。 陈瑄先去了太子那边,正好朱瞻基也在。 “臣陈瑄,参见太子殿下,太孙殿下。” “陈总兵免礼,听闻你昨日才回来,舟车劳顿,辛苦了。” 一番寒暄之后,陈瑄便聊起了正事:“今日臣去见了郑和,见了蒸汽船,本来陛下传旨给我要重新开海运,我还不知其意,现在明白了。” “海运重开,河运也要继续做,大运河连通北平和应天府,将来北平皇宫建造完成便会迁都,两都之间的航船依然是重中之重。” 陈瑄点头:“会通河年内可以全面通航,不会超期。” 太子爷对于陈瑄做事还是很满意的:“陈总兵,陛下的意思是运河的事情大致已经落实下来了,你吩咐手下的人去做,至于你自己,陛下要交给你制定海运,江运两者的规则及税款等各项事宜,你可愿意?” 陈瑄立马回:“臣才疏学浅,承蒙陛下和太子抬举,愿为陛下分忧,为太子分忧。” “陛下有意创建海运护卫兵,与漕运官兵整合为大明海军,陈总兵这差事得交到你头上了。” 新建的海军由他负责,这可是升官的大好机会,看过蒸汽机之后陈瑄对此也是非常的有信心,陈瑄自然不会推脱。 陈瑄是作为海军负责人的第一人选,因为其在水系军队中的威望和经验,也因为皇帝的信任。 这种手掌重兵的职位,若非信任之人是不可能让他去做的。 朱高炽要和他商量一些细节的东西,陈瑄却是自己开口问:“太子殿下,臣听闻蒸汽机是五殿下做的,是否可以让臣先见一见五殿下,臣有些疑问想要问问五殿下。” “瞻墡还在大本堂上课,而且这孩子。”朱高炽一边说一边苦笑:“就算是让他来了也是在睡觉,都是我们先商量完了,碰到些问题或者想要听听建议再去问他。” 陈瑄对于这个五殿下更加的好奇了,越想越觉得是个奇人。 “瞻墡脑子活络但是性子懒惫了些。”朱瞻基也无奈。 朱高炽看了眼朱瞻基,心想老五这个性格其实也挺好的,至少基本上没和朱瞻基起矛盾,若是两人的性格差不多,现在估计每天都得干架,谁都不服谁。 “按照郑和的估计,蒸汽机应该在年内可以正式使用,现在距离新年还有三个月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陛下要先整治目前的漕运,制定好行船赋税。” 陈瑄有些尴尬,民船商船都好说,主要是透露税赋以及皇船私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也是默许的。 他自己并未有假公济私,但是也给朝廷官员开了方便一门,一些皇船的私用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运送的不是违禁品。 主要是能私用皇船的人也都不是普通人。 他一切都是以漕运畅通为优先的,他对于这些事情睁只眼闭只眼,那些得利的官员,氏族,门阀就会更好的配合他漕运的其他规定。 而现在整个漕运体系面临这一次巨大的改革,其中动到的利益必然非常巨大,想必阻力也不会小,只是皇帝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情,而且蒸汽机带来的改革势必是难以阻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