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年少成名者,最忌志得意满,特别沉忆辰在山东境内行事乖张,颇有些肆无忌惮。 成敬还担心他回到京师,一时转变不了思维身份,在皇帝面前恃宠而骄。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沉忆辰老成谋国,天生就是混迹官场的料子。 “朕还记得沉爱卿出镇山东那日,说过的那句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万民为己任。” “回头再看,你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朱祁镇的语气有些唏嘘,一年多前沉忆辰义正言辞的场景,彷佛宛若昨日。 如今他再度归来,已然立下不世之功。 “如果没有陛下的信任,臣也无法达成治水重任。” 沉忆辰依然没有把功劳独揽在自己身上,言语中始终把朱祁镇给带入进来。 “好!” 果然听到沉忆辰的话语后,朱祁镇大叫了一声好字。 “这就是当初钦点你为状元及第,朕说过的君臣相得,必将开创一段大明的休明盛世!” 朱祁镇心潮澎湃,沉忆辰是他亲政后钦点的第一个状元,并且还是前无古人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 可以说朱祁镇对沉忆辰报以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辅左自己建立起超越先帝的丰功伟绩。如今看来自己眼光没错,沉忆辰展现出来了治世能臣的风范! “臣蒙陛下厚爱,莫不敢忘,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沉忆辰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眶微微泛红,一副感动不已的模样。 这副神情可谓半真半假,真的是朱祁镇对于自己的信任跟厚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某种意义上而言,朱祁镇算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并且沉忆辰也相信,皇帝说的这番话是真心的,想要君臣相得开创一个休明盛世。 可是帝王终究是帝王,雷霆雨露俱在一念之间,什么时候忘记了这一点,就意味着活到头死期将近。 伴君如伴虎,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对帝王半真半假。 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自古称孤道寡,除了彰显崇高,还有着无法言喻的孤寂。 一番情绪抒发之后,朱祁镇克制住了自己情感,神情恢复如常。 现在已经不需要王振站立身旁,提醒着朱祁镇身为帝王,当身正、心空、性定。 一年多的时间,沉忆辰在为官之道上成长了,朱祁镇同样在帝王心术上成长了。 “向北,如今你治水功成回京,并且通过了成总理的河工勘验,自然得论功行赏。” 朱祁镇望着沉忆辰笑着说了一句,可能心情大好的缘故,就连称呼都从沉爱卿,换成了更加亲近的向北。 “早上朕收到两份奏章,其中一份由吏部文选司呈交,吏部把你的山东治水政绩评为最优等,认为当循阶升转。” “而另一份则是由内阁呈交,马阁老联合翰林院部推,举荐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不知向北你想要朕如何嘉奖?” 沉忆辰出镇山东治水之前,加了正四品的都察院佥都御史衔。不过这个加衔属于临时官衔,吏部并没有入档在册。 所以理论上来说,沉忆辰回京后身上真正的官职,还是正六品的詹事府左春坊中允,兼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按照吏部的常规升迁流程,沉忆辰政绩被评为最优等,就得循阶升转。也就是说正六品的詹事府左春坊中允,可以升迁为从五品的詹事府左春坊谕德。 这条升迁之路,放在明朝翰林文官里面,属于常规的入阁路线之一。 毕竟翰林院官职不像六部那样,可以一个坑里面塞几根萝卜,上面没有空闲官职出来,只能从詹事府挂职升迁,最终以詹事府最高长官詹事的官位入阁。 但这条路线,相比较正统的翰林院升迁入阁路线,明显就要稍逊一筹,虚职终究无法跟实职对抗。 马愉联合翰林院的部推,就是更好的青云之路! 明朝官员升迁除了吏部评选外,到了中高层级别将改变为共同推选,就连皇帝都不能“一言堂”。 准确来说,各部中层官员,由部内自己部推,后来扩展到了翰林院以及九卿。再往上的二三品官员,则由吏部连同三品以上官员廷推,决定其任职的人选。 廷推结果往往由内阁大学士跟各部尚书主导,皇帝基本上很难进行干涉。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奉特旨空降的,可这样的官员会被文武百官瞧不起,很难开展工作。 例如嘉靖朝的内阁首辅张璁,没经过廷推导致四进四出内阁,始终无法得到下属的尊重。 正统朝时期的阁臣,像马愉、曹鼐、陈循等人,其实身上都加着翰林院学士的官衔,他们依然有着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