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2(2 / 6)

是当她的目光先一步落在考卷时务策第一行的时候 , 她忽然意识到了那坐在左边之人到底像谁 。

她的眼睛 ...... 有一点像天后陛下 !

不过相比于天后和安定公主 , 她又缺了不少威严气度 , 这才在乍一眼看去的时候 , 让人险些忘记了这一点 。

但想来也对 , 这等气吞山河的气度 , 又如何有可能是轻易养出的 。

就如这时务策五选一问答的第一问 , 在呈现于眼前的时候 , 只觉那位执掌朝堂的天后陛下 , 仿佛已在面前了 。

【 欲使吏洁冰霜 , 俗忘贪鄙 , 家给人足 , 礼备乐和 , 库序交兴 , 农根竞劝 。 明言政要 , 胺将亲览 。 】 〇 D

这一个 「 胱 「 字 , 将这皇后临朝称制的上位者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 。

而胺将亲览 “ 四字 , 又何尝不是天后对此次考核的重视 。

颜真定已再顾不上去留意周边有什么人 , 又有何种面对考核的表现了 。

她得认真想想 , 这一题她到底要不要答 , 还是选择后面的问题 。

就算有胺将亲览 “ 四个字 , 这道问策于吏治和农桑的问题也过于笼统了 , 起码对于颜真定这个从未接触过官场 , 也不曾管理过农事的人来说 , 若是将答题的机会用在这里 , 也很有可能会答出个不切实际的东西 。

但她不知道的是 , 这一道题何止是出现在了珠英学士选拔的备选考题之中 , 也是今日制举的必答题之一 。

被姚元岫送来长安参考的祚荣快速填完了前头的帖经 、 杂文 , 就对上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

他只思虑了很短的一瞬 , 就在案卷之上落笔写下了答案的开头 。

「 吊治清平 , 礼乐和顺 , 必先藏富于民 …...“

他不需要有所犹豫就能提笔书写 。

因为这并不仅仅是他的答案 , 也是安定公主在辽东给出的答案 。

安东大都护府境内 , 在原本归于高丽统辖的时候 , 有着相当严格的阶级划分 , 就比如说作为澄心副手的阿左 , 就隶属于灌奴部 。

这样的下等人 , 既没有累积财富的机会 , 也没有任何一点出头的可能 。

但自安定公主抵达辽东后 , 此地的情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辽东新米的培育成功让当地从渔猎转农耕的变化中 , 并没有经历转型的阵痛 , 反而有相当多的人因此得以累积了钱财在手 。

祚荣身居其中看得到 , 十年变迁之间 , 耕者有田 , 居者有屋 , 一直从泊沓扩展到整片安东大都护境内 。

以至于高丽遗民此后以大唐子民自居 , 再不谈复国之事 , 靳善部纷纷来归 , 甚至有自黑水平原那头远道赶来 。

语言和文字便很快在其中巩固着归属感 , 律法与礼仪则让官吏的管辖变得更加容易 。

俏若再让祚荣去选一次的话 , 在当年他绝不会举起那支意图射向安定公主的弓箭 。

好在他并未能够得手 , 反而是在今日作为辽东子民中的一个代表 , 写下了这个答案 。

相比起在此问上落笔不绝的考生 , 祚荣给出的答案 , 就算加上了随后的例证 , 也绝对算得上是短的 。 他写字的速度也并不快 。

但当此地的监考官朝着这个有胡人相貌的年轻人看去的时候 , 实不难发觉 , 他在落笔之时的从容不迫 , 很有一种在问答家常便饭的闲适 。

同样有着这样表现的人 , 在学士院的考场中还有一位 。

但她手中握着的 , 不是毛笔 , 而是一只炭笔 。

她的眼睛看着前头的考题 , 炭笔则在备用的纸张上缓慢而稳健地书写运算 。

那是时务策选答的第二问 , 出自义阳公主李下玉之手 。

这道结合了多地粮仓贮存损耗 、 水渠运载能力 、 船只续航 、 路线选择的算术实在很复杂 , 也必然不会在大多数参与考核之人的选择范围 。

但王师若的情况不太一样 。

她的曾祖父完成了算经十书之中的 《 缉古算经 》, 开启了三次方程的求解 。 所以她幼年之时以桃枝在地上写画的 , 便是 《 缉古算经 》 中的民工修筑等腰梯形河堤的问题 。

炭笔比之毛笔更为稳定扎实的手感 , 也让她在一行行计算之时 , 觉得自己并非身在考场之上 , 而是在家中 。

这道比起民生也更偏向于计算的问题 , 简直像是为她量身定制的 。 她当然答得上来 。

而有点意思的是 , 第三问和第二问其实很像 , 但第二问重在计算和效率 , 第三问则是在问方略 。

许穆言向安定公主自荐的时候 , 有提到过水路运输的策略 , 尤其是关于脚钱的考虑 , 所以今日的这一问 , 不在运载 , 而在宏观的水利局势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