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坤山镇约定俗成的赶集日子。
一大早,江清就收拾妥当,推着杜子远出门。杜老爹在一旁帮忙拿着几捆竹篮。
那些竹篮,是江清每天学习后,拼命赶工编制出来,准备拿去市集售卖的。因为临近过年,为了应景,就统一编织有盖子的竹篮,可供人用来拜神或者储存物品。
当初编制的时候,因为江清每天工作到天黑,编得上头时,还会点油灯继续做。于是,杜子远就主动承担了做饭的职责。连杜老爹都看不过眼,放弃了午休时间,来帮他破竹削篾。
后来又考虑到过节要有喜庆气氛,江清就想往竹篮上染色。可是颜料不好找,主要是制作材料比如红花板蓝根栀子等,现在不是它们开花结果的时间。
可是放弃染色,又有点可惜,于是,就拉了杜子远,让他在竹篮盖子写一些诸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等吉祥话。还别说,杜子远的字行云流水,栩栩如生,一看就有大家风范。竹篮上多了这几个字,立马就高端大气上档次起来。
江清一看,有戏,就下了本,拿了红纸过来,剪成一张张的福印,让杜子远分别在上面写上“吉”和“福”,用来做赠品。
带着竹篮能大卖的美好愿望,三人来到村口,见到了赶牛车的老汉。杜老爹昨天就和老汉约好了,今天雇佣他的车。
江清先在牛车的护栏侧边放上棉被。等杜老爹背杜子远上车,就放他到棉被上。江清赶紧又在杜子远腿上加了一张小棉被。接下来,轮椅和竹篮也被放到车上。杜子远靠着护栏,江清扶着他坐在他旁边。
“阿爹,你回去吧,我能照顾好相公。”江清对杜老爹招手说道。
布阳村离坤山镇并不远,大概也就五六公里的路程。所以平时村民去镇上,多是走路。除非是有大量物品需要运送去镇上交易,才会雇牛车。
江清没去过坤山镇,也没坐过牛车,一路上都在东张西望。杜子远倒是常客。一来,他要去镇上买学习用品和书籍。二来,他的老师住在镇子另一边的村里,所以去听课时,也要坐车去。他摸了摸自家夫郎就没停止过转动的头,欢快的情绪也感染了他,就忍不住在江清耳边轻声说道:“清哥儿,快了,等过完春耕,我们就外出游历。”
江清顿了一下,很快就笑逐颜开。他知道杜子远是什么意思。
自从喝了空间里的黑泉水,杜子远的腿疾,已经在慢慢改善。虽然还不能走路,但是可以扶着椅子站定几秒,距离完全痊愈不会太长时间。
牛车慢悠悠地走了半个时辰,来到一条大河边,然后“踢哒踢哒”地通过前方的石桥。石桥的另一头矗立着一座牌坊,正中写着古朴端庄的“坤山”两字。大河两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青砖瓦屋。
牛车一路前行,沿街的商铺在它身后慢慢远去。此时天色尚早,街上行走的,多是像江清他们这样趁早赶来叫卖农产品的村民。他们的目的地很明确——墟市。
墟市位于坤山镇的西边,快要接近郊外的地方。黄绿相间的草地,经过无数轮的踩压和倾轧,生生露出一条宽约两米的黄土路。村民们自发有序地将农产品放到黄土路两旁,然后开始吆喝。也许是快要过节的原因,来叫卖的村民比平时多了几倍。一眼瞧去,竟看不到边。
江清他们来到一个卖长板凳的老翁旁边,准备在此处叫卖。赶牛车的老汉帮忙扶杜子远下来,和江清约好来接的时间地点后,就自顾做他的营生去了。
那卖长板凳的老翁盯着杜子远的轮椅,口中啧啧称奇。
“你这轮椅不错,换作是我,可做不出来。”
“你那板凳,料子也不错。”杜子远一眼就看出做这些板凳的柏木年份足,上腻打麿得也很好,这老翁,是个实诚人。
“哈哈哈,小兄弟,识货啊!”老翁笑完,还来一句:“你要不要买一张?”
江清连忙说不用。笑话,自家老爹和相公就是木匠,真买一张回村,被人看到,还不笑掉大牙?
他正要准备吆喝叫卖,想了想,把杜子远推到竹篮中间。
“相公,坐好,看到女的和哥儿过来,就笑一个。”
江清不等杜子远反对,就大声吆喝起来:“竹篮,竹篮,买一个,送福印一张。买两个,送福印三张。送完即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路过的人听到有东西送,纷纷停下脚步看过来。江清朝杜子远抬了抬下巴。杜子远无奈,只好扯出虚假的笑容。
那些妇女哥儿一见杜子远身坐轮椅,本就心怀同情。再看到他那天人之姿,更是小鹿乱撞。于是,就有不少妇女哥儿挤到摊前。
不到一个上午,江清就卖光了所有竹篮,连带着旁边的老翁,也卖出了不少长板凳。江清不由深深地感叹:果然,美男计不管在哪朝哪代都一样通用!
杜子远僵笑多时,早就冷下了脸。
“我的清哥儿,你可满意?”
“呵呵,满意,满意,太满意了!相公,你太厉害了!”江清正在乐呵呵地数钱,听不出杜子远话里的怨气,习惯性地吹彩虹屁。
杜子远哼了一声,自行推动轮椅,准备去书店。江清迟钝地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