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零一章 钱财裕足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一章 钱财裕足(4 / 4)

认,“是三捧?”

刘备忍不住了,反问,“这有麦秸何事?”

原因是这样的,不同于之前行军之时让民夫们编草鞋的时候,编草鞋的时候,分发给民夫们麦秸的时候,一人塞一把两把就够了。

草鞋这东西小,所需麦秸不多,多一点少一点都能编,实在不够,路边野草多,行军的时候拔几根野草也就有的编了。

但是,不同于草鞋,簸箩这玩意儿非常大,消耗麦秸非常多,这不是随意发几把麦秸就够了的。再加上如今军中物资短缺,柴火紧巴巴的,麦秸同样也不足,在此情形下,分发麦秸便成了问题。

要是把麦秸全军均分,那好,每人都分得两把麦秸,可编大簸箩得三大捆麦秸,这可好,虽然把大量麦秸发出去了,但一个簸箩都编不了,每人手里都可怜的两把麦秸,根本编不了簸箩。

所以,此时得用量子算法。

既,能量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便是量子。

同理,分麦秸的时候,得先算好编一个五尺簸箩所需的基本麦秸数量,然后成份分出去才行。

不然,哪怕把军中所有麦秸分出去。一个簸箩编不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李孟羲非要扯着麦秸是两捧三捧不放一个劲追问的原因。

刘备讶然的看了李孟羲半天,被李孟羲的细微严谨惊讶了。

到底是用了三捧麦秸还是两捧麦秸,事关来日大事,刘备皱着眉头眉毛都拧巴到了一起认真想了半天也不确定到底是三捧还是四捧。

捧也不对啊,捧有大有小,还是得用斤,用斤精准。

一时间,刘备想到许多,可以把编好的簸箩再加上刷下来的短麦秸一并称了,看有多重。

再有,明日可去柴草堆那里,派人把麦秸称好捆绑好,待用之时,一捆分一人。

刘备自动想明白了统计原理,他知道和麦秸之中,能用来编东西的长麦秸只是少数,此中有一个比例,既,一大捧麦秸中,能用于编东西的麦秸的干重是多少。

所以,刘备是把簸箩加刷下来的短麦秸还有叶子之类一起称量,这巧妙的算到了比例。

再者,刘备悟到了基本单位这个概念。

何为基本单位?

有些东西,少于一定数量一点用没有的。

比如麦秸,发于众人一根麦秸,这一根麦秸等于废物。

发给众人一把麦秸,这一把麦秸同样没用。

只有达到三把麦秸时,此时麦秸才够编一只草鞋,麦秸的基本单位数量,就是三把,少于这个数量,没意义。

还有,布匹也是。

假定军中有布千尺,士卒有五千人,此时分布该如何分?均分否?均分则一人只五分之一尺,这么小的一块布,当头巾都不够裹头,当绳子都不结实,几乎没用。

布非要到一尺才能当头巾,非要到三尺才能做个小衣,非要六七尺才能做一身衣服。

故,布的基本就是尺。

军中若赏赐布匹,宁可先分部分,再分部分,要确保每人最少分得一尺,也决计不全军均分每人分巴掌大一块。

此为,基本单位。

李孟羲则从中想到了,都说炮弹子弹有基数,冷兵器时代,有算基数的吗?

弓弩的话,多少算一个基数?一支箭?十支箭?一箭筒的箭?

还有,军粮的基数又该怎么算?

按顿?按天数?按斤?

李孟羲觉得,军粮的基数应该是按单兵的负重能力所能携带口粮的限度来算的,也就是,假设单兵负重一次可补充可支撑七天的口粮的话,那么,军粮的基数便是这个单兵七日口粮的数量。

建立基数的概念,大概是能方便管理方便统计和方便后勤的吧,李孟羲觉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