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四十三章 骤感风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四十三章 骤感风寒(2 / 4)

不在乎,举起手里的药给二人看了看,“我回去熬药。”

回城主府,把药罐翻出来加水熬药的时候,李孟羲在想,话说,药为何要熬呢。

稍作思考,大抵明白了。

远古之时,华夏人的祖先发现动物们受伤之后会去啃食一些植物,好奇之下,远古的先人们便学着动物的模样,也学着尝食药草。

就这样,先人们发现,有些药草吃了之后,会缓解疼痛,会让伤好的更快。

这是中草药最早的发展。

到后来,再发展,开始有人主动的去尝草药,去辩识草药的效用,这便是以神农氏为代表的一系列先民。

再到后来,随着再继续发展,先民们发现,草药很难吃,树枝啊树皮啊之类的很难以食用,同时,此时进入了火的时代,先民们发现把草药放水里煮煮,再把水喝了,这一样能治病。

从这儿开始,一路的发展过来,到了熬煮一步,中医药的药物最高级的萃取方法便长久确定下来了。

可,到了这一步之后,到此为止了。

从远古,到汉,到后世宋元明清,漫长的时代,古人在药物萃取方面,未能再往前跨越一步,用药依然是用原始的熬煮方法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熬煮的确能萃取很多物质,很有作用,但是,此方法不够用的,局限性很大。

就比如,能治愈疟疾的青蒿素,青蒿素这玩意儿不耐高温的,一煮就分解变性了,所以青蒿是用“清水一碗,绞汁生服”。

在之前造纸的时候,拿酒精泡麦秸想实验酒精脱色效果的时候,当时李孟羲想明白了个道理,道理是,分子运动原理。

即,三十度的水,分子活跃度比十度的水活跃的多。

也就是,熬药可以低温熬制,不用那么高的温度,可以用三五十度的水来熬。这样,既不容易破坏药性,同时,水具有一定温度,分子活跃性很强,温水里放一天萃取出的药物,比放在冷水泡一年萃取出的都多。

熬着药,闻着从药罐里发出的古怪的味道,李孟羲就在想,低温熬药肯定有用的,相比沸水熬制,低温熬煮直接能让药物萃取效率提高几十乃是几百倍之多。

为何只用了低温沸煮,药物提取效率就能高几百倍之多?这是因为,按李孟羲的推测,自然界中,能经受住一百度沸水水温还不分解不改变性质的物质,很少很少。

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药物成分,在一百度高温下,不是大量分解,就是大量变性了。

常规的熬煮法,对药物的提取效率简直感人,所以,这大概就是为何中药一吃就得一年半载了,因为中医的熬煮法对药物的提取方法实在是太低效了。

李孟羲意识到,只需一法,立刻能给医药技术带来巨大的变革,只需把低温熬煮技术发明出来,只需此一法,立刻能将草药的提取效率提高几十上百倍。

方法实在是简单,而作用又是如此之巨大,李孟羲便想,该如何来达到低温沸煮的目的。

他想到的第一个方法乃是,前不久为造纸弄出的高压锅。

高压锅的原理是,气压大,沸点高。

那么,让沸点降低的方法就是,降低气压。

再参考高压锅的制作方法,高压锅是把锅盖用铁水给浇死在锅体上,以此来密封和锁住蒸汽,进而达到了高气压。

可是,高气压容易达到,把锅一封就行,低气压,李孟羲的理解,真空好像就是气压最低的状态了。

那么,降低气压的技术,似乎是得抽气,把容器里的气体给抽离出去,使其低于正常气压。

这可日了狗了,低压锅似乎跟真空机一个技术。

觉得低压技术有点难,李孟羲吸熘下了鼻涕,他开始思索起别的可行手段。

真空机不好造,那么,寻求低气压的方法,似乎是可以找一个高山,比如爬到喜马拉雅山去,爬到半山腰,那里空气很稀薄,气压很低,很适合低温熬煮一些东西。

可是,熬一锅药,还得翻山越岭爬山去,除非是在半山腰建一个大型药品场,不然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爬山煮药可行,并且难度远比攻克真空机的技术来的低,但是成本很不美妙。

整个低压技术,整体不可行,用不了。

一条路线被排除了,李孟羲继续想其他方法。

根据之前煮酒精的方法,酒精坛里放着麦秸,酒坛已经被封死了,长时间加热,酒坛会炸了的,因而,当时加快酒精萃取作用的方法是,把酒坛稍微加热一会儿,就停了,停一会儿,再继续加热。

以此方法,让酒精一直维持着一个较低的温度。

此法可用。

酒精可以间歇加热控温,熬药也可以。

只是,李孟羲觉得这个方法太费人力,且火候不好控制。

控温法排除。

不能用的方法,不好控制的方法,全部舍弃了,再往下想,依李孟羲有限的知识,他想到,液体沸点,想到热传递,等相关知识。

把这些知识一联系,他想到了一个物理知识。

水的沸点,是一百度,而铁能加热到一千度,那么把铁放到开水里沸煮,那开水里的铁,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