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八百六十二章 异器,【虎头钩剑】(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六十二章 异器,【虎头钩剑】(二)(5 / 7)

卡到钩子里,剑身则放在一个半开的窄盒子里,简雍带上挟具试了试,觉得尚可。

另一种挟具,是一个大筒,钩剑从头到尾直接塞到大筒里,简雍试过这种,还说尚可。李孟羲看着又粗又笨重的皮革大筒,他嫌丑。

在所有挟具中,李孟羲本人最看重的是一种弓囊样的夹具,夹具皮革做成,小巧精致,其携带方法跟钱包差不多,使用时,掀开绊扣,把钩剑放进去,再把绊扣放下来,一扣一夹,钩剑就固定好了。

钩剑的挟具除了有携带需要,还有另外要考量的因素,作为要防身的配剑,遇到危险,要随时能快速拔出,拔出速度越快越好。

要是取用缓慢,还不如带把短剑呢,就比如秦始皇,秦始皇就遇到了危急之时剑拔不出来的窘境,差点死掉。

为比较到底哪种挟具取用速度最为快捷,李孟羲提议简雍作跪坐状,令刘备持棍在一旁做突然刺杀状,看应对速度如何。

寻常配剑自是很快,三尺之剑,手一摸剑柄嗖的一下就能拔出来。

再试钩剑,钩剑因挟具不便,仓促之间,难以快速拔出。

测试多番,唯有弓囊样式的挤压型挟具取用最便,其他种类,得先开挟具再取钩剑,挤压型挟具不需开合,需险之时握住剑柄勐的向上一挥,直接就把挟具撞开了。

虽,从挟具取剑比寻常剑器出鞘还是慢了一点,但因,钩剑直出向上,省了先向前抽剑再抬剑格挡的冗余动作,总体上,钩剑格挡速度跟寻常剑器一样。

在测试过程中,李孟羲敏锐察觉到一个问题,钩剑的钩刃是发挥格挡作用的关键部分,可勾刃只有一个方向,勾刃一面,格挡强力,背面则格挡乏力。

从突然遇袭这个情景来看,最好是钩剑横起的时候钩刃就在上边,这就需要,携带之时,钩刃朝上。

“可,钩刃沉重,勾刃朝上,上重下轻,携带不便。”李孟羲皱眉道。

然后,正当李孟羲思索该如何再改进一下的时候,简雍笑了,他拿手指铛铛弹了下剑身,“不妨,背面也加个钩,这样,不管咋放,不管正反,都可钩挂格挡。”

咦?这是个方法啊,李孟羲眼睛亮了。

李孟羲一下想到,的确是如此,只需再加个小钩,钩剑正反都可钩挂,防御能力强了一截。

问题随之又来。

加个钩倒是简单,可背面的小钩是加在哪,小钩大小又是如何,弧度又是如何,怎样的布置才是最佳。

测试极有用,但也极麻烦,李孟羲想把测试的活丢给简雍,让简雍去忙活。简雍欣然接受。

“可令匠人铸造数百样器,第一类,钩刃同大小,同弧度,独高低不同,勾刃从剑首之剑柄依次下移,高低寸移,可有三五十种。

一类测完,再测二类,第二类,勾刃高低,弧度,皆同,独大小不同,此类亦三十种。

第三类,勾刃高低大小皆同,独,弧度不同。

类此种种。”

“每类三十种,每种铸造五十剑,造一千五百剑。

再找士卒五百人试剑,找一千人持刀、剑、长枪、长刀,与试剑者对攻。”

“宪和当于一旁,详记所试究竟,看照面对攻,第一击,是格挡成功,还是失败,将之一一记下……”

简雍粗略心算了一下,照这么测下来,得记……九十,乘五百,乘四,为,十八万次,得试十八万次……

简雍欲言又止,他很想说要不算了,但,因是给他自己造兵器,不好推拒,简雍只能去找人张罗了。

李孟羲自己测试的时候,只找了两百人测试,旁人觉得测了几万次已经够多了,然李孟羲清楚的知道两百人其实远不够,其实太少,误差依然大。

所以,到简雍,李孟羲把人数增了好多,直接把人数提到五百人。

测试任务抛了出去,李孟羲乐得一身轻。

简雍凭着交代,先去了铁匠营,到铁匠营,他跟铁匠营们唾沫横飞的说了一阵,简雍自己都对所谓的测试不完全清楚,说的他自己都有些迷茫,结果,匠人们却完全听明白了,他们完全明白了简雍的意图。

李孟羲曾进行了好多次类似的试验,铁匠们经验丰富。

遵照简雍的吩咐,铁匠们开始活泥湖模具,模具湖完,匠人们拿着竹片小心的把模具精修出形状。

简雍四处走动着看了看,他看到,匠人们在模具里修出了很精巧的钩剑形状,这些钩剑除了背钩其他地方完全一样,而背钩,则有大小,弧度,位置,等等细微区分。

简雍本是来张罗测试事宜的,可站在铁匠营地,他宛若一个外人,都不知该干什么。

隔日,大量样品铸造好,于城外,五百试剑士卒,一千配试士卒,帮着负责记录的读书人三百人也到场,又一场更为宏大的测试开始。

在简雍忙碌着测试的时候,李孟羲站在城头观看,看到太阳渐渐升起之时,他皱眉对关张道,“某忽略了一事,光,太阳耀眼,所以,背光格挡容易,迎着光日光刺眼,格挡艰难。

此未料也!”

大疏忽了。

不过,再一想到,之前测试的时候,所有试剑者全都是背着阳光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