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九百二十章 弓弩指挥法,“火枪”夜战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二十章 弓弩指挥法,“火枪”夜战术(2 / 3)

……

李孟羲在忙碌老半天之后,士卒们都累的没力气了,他仍然未能如愿把箭雨调度到目标区域。

李孟羲这时意识到,不太行,发现问题了,弓弩部队指挥起来有些难。

在弓弩手们歇息的间隙,李孟羲向弓弩手们传授着知识,李孟羲的想法是这样,他想把方向分成十二点钟,用钟表方向指名攻击方向,然后,再用角度指名射击高度。

比如,“两点钟方向,四十五度抛射。”

这是个同时能兼顾方向和射击距离的命令,只要士卒们能知道朝两点钟射击,只要能精确做到射击角度,那么几乎就可以将箭雨密集的投射到某一处极小的区域。

可是,李孟羲传授知识失败了,讲了半天,士卒们勉强听懂了日晷和所谓十二点方向,可到角度这里,士卒们听的一脸茫然。

李孟羲固然知道角度指挥法很好,可他同样知道,这个指挥方法只有在当士卒们经过学习之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这个方法有一定门槛。

在极端的情况下,精锐士卒死伤殆尽,手里只有一堆没经过太多训练的新兵,又该如何指引射击,李孟羲陷入深思之中。

李孟羲想到了弩,弩有望山,望山有距离刻度,于弩兵,只要指定了方向,再指定距离,弩兵看着望山直接就可以精确抛射。

可,弓箭又该如何,弓箭要想有杀伤力,必需得拉满,于弓箭,想控制射击距离,只能调控角度。而角度又不好掌握,存在门槛,这就使得适用性不强。

想不通就不想了,先练练再说,看士卒们歇的差不多了,李孟羲振作精神,他把士卒们叫起,再次开始训练。

“还是右上角。听我令,射!”

弓弩震响声中,数百箭失齐发。

箭失乱七八糟的。

李孟羲挠头不已,方才绝大多数箭失过于偏右了。

他在马背上朝下看了看,对众人道,“这回,稍微往左一点。”

得了吩咐,弓弩手们重新开弓搭箭,箭失嗖嗖飞射而出。

李孟羲忍无可忍的指着队中某人,“说了往左,哪是左,你不认识左右啊?”

忍无可忍的李孟羲,伸出左手,做了比划,“这边是左!看清没有?”

队伍中那人唯唯诺诺不敢直视李孟羲的眼睛。

“再来一回,还是稍往左,预备,射!”

李孟羲就留意着队列中那家伙,结果这回,这家伙又把方向弄反了。

一波射完,李孟羲忍无可忍又把那人训斥一顿。

李孟羲还是好心,训斥完,认真指导,“这回,跟着我手,看我手往哪,你就往哪射。”

“预备,射!”李孟羲手向右挥去。

这回,有李孟羲挥手作为指引,那个疑似不识左右的家伙,这回射对了。

为防止那个士卒又或是队列中其他人弄错方向,李孟羲在后边就都加上了手势动作。

弓弩手们抛射的箭失仍然散乱,李孟羲仍然不满意,在一次次调整命令时,李孟羲下意识的拿手比划着。射的远了,他手就下意识放低一点,射的偏左了,他手下意识的就偏右一点。

士卒们大多都注目于李孟羲,他们下意识的就跟随李孟羲手臂的动作,李孟羲手高一点,他们下意识的就把弓弩抬高一点,李孟羲稍微往左或往右偏,他手往哪偏往哪指,士卒们就跟随着同样方向调整。

双方暗有默契,却谁都没有发觉。

李孟羲渐渐的发现,不知怎么搞的,抛射精度好了许多,箭雨越来越集中于靶子区域了。

李孟羲只当是士卒们手感熟悉了缘故,他回头夸赞道,“不错啊,咱们射的越来越齐了。再来一回,预备,射!”

射完了,李孟羲没有用手指示方向了,士卒们再一次射的乱七八糟。

“刚夸过你们,你们可又乱了。”李孟羲无奈的说着。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李孟羲自己都没意识到问题,旁观的关羽,他看着人群当中李孟羲用手调度的动作,关羽若有所思。

——

演练结束,关羽找到了李孟羲,与李孟羲谈起调度之法。

听关羽讲完,李孟羲茫然不解,“手?什么手?”

关羽便解释用手调度之法。

关羽对这种调度之法甚是高看,关羽觉得,这种方法又简单又容易看懂,想往拿射,手指一下就是,士卒一看就知往哪。此法还要比所谓的日晷指向法更精确,毕竟,日晷只能指十二个时辰的大致方向,不够精细,而用手指挥,径直指向的就是目标。

李孟羲越听越觉得,这怎么跟指挥钢琴演奏一样?

李孟羲挠了挠头,他看着关羽,“要不,手里拿个旗子,或者拿个棍子?手不够直,也不够长,不显眼……”

关羽眼睛一亮,“甚好!”

李孟羲跟关羽立刻去找了一根枪杆,然后,重新召集弓弩手,还是在墙后隔墙抛射。

“都看着我这根棍子,我棍指哪,你们就射哪,我棍指多高,你们弓弩就抬多高。”

交代完,李孟羲举起手中长棍,长棍在他手中如同一根指针一样,斜斜的指向靶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