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九百二十章 弓弩指挥法,“火枪”夜战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二十章 弓弩指挥法,“火枪”夜战术(3 / 3)

所在。

弓弩手们一边拉弓一边瞅着李孟羲的手里的棍子,有样学样的跟着所指方向把扬起弓弩。

“预备——放!”

一声令下。

弓弦震响。

箭雨嗖嗖飞出。

这次,一群新集结的弓弩手,他们根本就不知靶子在哪,隔着墙,他们只是跟着棍子所指方向射过去,第一波箭雨,估计有十分之一直接落到了靶子区域。李孟羲看见,有好多个靶子同时被箭失射中了。

射击近了点,李孟羲压低了棍子的高度又指挥了一次,这回,弓弩手们也压低了射击高度。

又一波箭雨,箭雨范围把所有靶子都笼罩了。

这才是抛射,这才是集火射击。

一个战术改进,直接使箭雨集中与精准了二十倍不止。

只有精准且密集都箭雨才称得上是有杀伤力的箭雨。

——

至这日夜晚的时候,李孟羲把“指挥棒”引导箭雨的战术又改进了许多。

首先,是“指挥棒”的问题。

普通枪杆不够醒目,红色枪杆才醒目,所以,弓弩队指挥官最好是拿一杆红杆长枪。

还有,指挥位置也不对,指挥官站在一侧,有角度差,士卒们不容易看清。所以,指挥官应该是在弓弩队列正前位置挥枪指挥。

还有,指挥官在马背上,弓弩手在地上,有高度差,最好是,指挥官在马背上指示方向,下边,前排放精锐弓弩手,前方的精锐比照着指挥官指示的方向调整好射姿之后,后排的士卒就跟着有样学样,第一排的人弓朝哪个方向,第二排的人弓也朝哪个方向,第一排的人把弓举多高,第二排也举多高。

然后,第三排再比着第二排,第四排再比着第三排,依次向后。

这样的指挥方法,适用性极强,只需模彷就行,猴子都会模彷,更勿论人。以此方法,新兵也能做到集火抛射。

所以结合这个战术,弓弩队的伍长什长之类的军官,应该在排头第一排的位置。

还有,白日测试发现,虽是指向同样位置,虽是弓弩都抬到同样高度,但是因为弓弩力道不同,同一个射击高度,箭失射击距离根本不一样,这就使得,箭雨总是乱七八糟。

由此,凸现了军备统一的重要性,只有当弓弩力道统一之时,箭雨才能精准覆盖。

由此,得出了弓弩编成的方法,从大规模阵战这一点,大规模列阵作战,弓弩队难免要缩在阵后隔阵抛射,要隔阵抛射,弓箭和强弩最好单独编队,这二者若是混编,难以统一调度。

李孟羲在兵法中郑重记下立马引枪】指挥之法,立马指的是,弓弩队有必要每百人配一匹战马,因为弓弩射击视界很重要,一匹战马,就意味着良好的视界。引枪指的是,用枪杆,最好是用特制的朱红色的有特殊标识的枪杆来指挥箭失射击方向。

考虑到夜间作战,夜间之时,枪杆就瞅不见了,所以此时,得有火,不仅得有火,还得有如同激光剑一样能指示方向的火。

李孟羲思来想去,不好弄,灯笼不好弄,火把也不好弄。

灯笼除非绑在枪杆上,绑一熘,才能满足指向效果。火把也得绑一熘才行。

桐油是不错的东西,夜间若是突然遇战,立刻用桐油把枪杆上半截一浇,再点上一把火,烘的一声,枪杆就着火了,就有一根燃烧的枪杆了。

这样一根枪杆,在黑夜当中,宛若明灯。

所以,弓弩队百夫长人等,应该身上带着桐油和火种,以在夜战之时快速做出反应。

再考虑到,万一下雨,点火也没用了。

李孟羲便想,要是有不怕雨的发光物多好啊。

有“火枪”夜间指引箭雨这一法,推而光之,李孟羲另得到了夜间骑战之法。

以前,夜间指挥靠的是火旗,火旗乃是绑着火把的长杆,火旗于步战可用,可于骑兵作战时,骑兵拿着一根笨拙的火旗都不能作战了,浪费一个人力。

所以,骑兵夜间作战的火旗指挥法,可以换成“火枪”指挥法。

将领往枪杆上涂一点桐油,再点上火,枪就成了一杆带火的枪,这样,火枪不影响继续作战,还兼有旗帜作用。

鉴于,桐油淋在枪上燃烧不了多久,可以做特殊的骑枪,比如,在枪头镂空,留出放引火物的地方。

再考虑到,就为了能在夜间点火,把枪头上加了冗余物,影响作战,这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不在枪头做什么改进,换用添加配件。

可以用松木或者什么东西做成配件,在需要之时,把配件套在枪头,点上火就能用。

这种基于“火”和“枪”的战术,关羽将之命名为火枪】。

李孟羲不由嘴角咧了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