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我的父母我的家> 第6章 父亲考上高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父亲考上高小(1 / 1)

1950年至1952年上半年,那段岁月对于父亲而言,是成长道路上一段尤为深刻且充满挑战的旅程。他在这段时光里,于解县第一高级小学完成了自己小学生涯的最后篇章。

那时的中国,正如初升的太阳,虽然光芒初现,但周遭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新中国刚刚建立,根基尚不稳固,而远在东方的朝鲜半岛,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朝鲜战争,让整个世界为之震动。国内,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与敌特分子如同暗流涌动,时刻威胁着新生政权的稳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震惊全国的反革命暴乱在稷山县爆发。那些心怀不轨的反革命分子与当地的地主富农勾结,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他们残忍地杀害了许多农会干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干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

岱家窑村,一个原本宁静的小村庄,也未能幸免于难。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反革命分子赵吉娃利用群众大会的机会,丧心病狂地向会场投掷了手榴弹,无辜的岱庚戌在爆炸中不幸丧生,戴有名身受重伤,还有许多群众在爆炸中受伤,现场一片混乱,哀鸿遍野。

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形势,全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积极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另一方面则大力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力求肃清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为新生政权保驾护航。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父亲踏上了求学之路。

那一年春节刚过,父亲在原崇老师的弟弟——一位在当地颇有声望的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下,来到了解县第一高级小学的门前。

这所学校,作为解县教育的佼佼者,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与希望。当时,整个解县仅有三所高级小学,它们分别是位于解县城内书院巷的“一高”、龙居镇羊村的“二高”以及金井村金井庙旁的“三高”。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这三所学校各自计划招收一百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进行教学。

对于父亲而言,这次考试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次未知的挑战。由于他来自偏远的乡村,对于山下学生的学术水平并不了解,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不安。在报名和应试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谨慎的态度,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考场。

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父亲在紧张与期待中完成了所有的试题。等待成绩的日子总是漫长而煎熬的,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他依然每天早起晚睡,帮助家里分担家务,同时也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

终于,在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学校的榜单公布了。父亲怀着激动的心情,挤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三十六位时,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看了两次才确信无误。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所有的努力和等待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父亲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爷爷奶奶。他们听后也是激动不已,眼中闪烁着泪光。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父亲的这次成功不仅意味着他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意味着家族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希望与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