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爷爷奶奶满心欢喜地为父亲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那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他们对父亲多年来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的肯定与期许。
餐桌上,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每一口都蕴含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村里人听说父亲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不约而同地跑到我们家来,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言语间充满了对父亲的祝贺和对我们家的羡慕。
他们或讲述着自己或亲邻中那些关于求学的故事,或分享着对教育的重视与敬畏,整个屋子洋溢着温馨而热烈的气氛。
然而,在这份喜悦之中,爷爷却显得有些心神不宁。当晚,他先是在饭桌旁,借着昏黄的灯光,轻声却略带焦急地问我:“三儿啊,你到底把那张录取通知书上的榜看仔细了没有?可别有什么差错啊。”
父亲再次确认了无数次的信息,肯定的回答似乎并未完全打消爷爷心中的疑虑。夜深人静时,爷爷又悄悄来到父亲的床边,再次提出了同样的问题,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抓着我的手,眼中闪烁着既期待又担忧的光芒。
开学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二,天气虽寒,但阳光正好。爷爷用他那宽厚的肩膀挑起了一副担子,一头是父亲即将开始新生活所需的粗布被褥,另一头则是一个略显陈旧的木箱,那是父亲未来的“知识宝库”。
箱子里,除了几本必需的书籍外,还细心地装了几个刚炸好的元宵,外皮金黄酥脆,内馅甜蜜软糯,以及几个晒得干干的枣馍,那是家乡的味道,是爷爷奶奶对父亲深深的牵挂与不舍。
沿途,父子俩经过了娘娘庙,爷爷提议在此歇脚片刻。刚坐下,他又一次忍不住地问道:“三管啊,你再好好想想,那榜上真的是你的名字吗?万一咱们白跑一趟,学校里没有你的名字,咱俩可怎么面对人家,又怎么走出那校门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原本信心满满的父亲也开始有些动摇,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确定。
见状,爷爷提议道:“这样吧,咱们先去南关你姑姑家,把行李放下,然后再去学校亲眼看看,这样心里也踏实些。”于是,父子俩一行人先到了老姑姑家,将行李安置妥当后,再次踏上了前往学校的路。
终于,当他们站在学校的大门口,看到那张贴在墙上的分班名单,父亲的名字赫然在目,第八班。
那一刻,爷爷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父子俩迅速返回老姑姑家取回行李,办理了入学手续,正式开启了父亲的新篇章。
八班共有五十名同学,个个朝气蓬勃,班主任是温文尔雅的崔文勳老师,他不仅教授语文,还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算数课上,石光明老师严谨而不失风趣,让复杂的数字也变得生动有趣。政治课程则由胡庆收校长亲自兼任,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学校还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那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学期,父亲与同学们一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探索,不断成长,而爷爷那份深沉的爱与期望,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父亲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