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平以来,第一次踏入那所充满希望的学堂时,他的眼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那里,他遇见了众多水平高超、讲解生动的老师们,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春雨般滋润着父亲求知若渴的心田。父亲的学习劲头也因此变得异常充沛,感觉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不断前行。
第一次期中考试,父亲便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全班的第一名,他的名字赫然列在榜首,那一刻,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和自豪。
此后的多次考试中,父亲的排名始终稳定在前列,与武贤、张意两位同学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人轮流坐庄,竞争激烈却又不失友谊的温馨。
而父亲,更是从未让前三名的宝座旁落他人,他的勤奋与才华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特别是在算数课上,父亲的表现更是令人瞩目,几乎每一次测验都能拿到满分的佳绩,他的解题思路清晰而独特,让老师们赞叹不已。
父亲的作文和算数考卷更是常常被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班主任崔老师以及各位代课老师对父亲寄予了厚望,不仅在课堂上给予他更多的关注,还让他一直担任班内的学习委员,这份信任与责任,让父亲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念。
“六一”儿童节那天,教育局的领导亲自来到学校,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品。当父亲从领导手中接过两本崭新的《儿童时代》和几只精致的铅笔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激。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此后,父亲在学校的名声渐渐传开,老师们纷纷夸奖他的勤奋与聪明,同学们也都喜爱与他交往,家长们更是对父亲赞不绝口,认为他是孩子们的楷模。在这样的氛围中,父亲的学习动力更加充沛,他更加努力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渴望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然而,在高中的一年半时间里,父亲的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家里条件极为艰苦,全靠爷爷每日辛勤劳作,担柴卖草来维持生计,供父亲上学。每周三和周六,父亲都要踏上几十里的山路,回家取馍和炒菜。
在学校的食堂里,六人一组共用一小盆菜,大家围坐在一起,虽然菜里的油水稀少,菜品也单调,但那份纯真的友情和共同的梦想让这一切都变得不再苦涩。
对于那些家庭富裕、能在城内馍铺定制白馍的同学,父亲从不羡慕,因为他知道,自己拥有的是更加宝贵的财富——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为了防止溜馍时弄错,同学们都在馍上画上了各自的记号,有画三角的,有画圆圈的,然而,玉米面馍一经溜蒸便容易水化,出锅后往往难以辨认。这个小小的插曲,虽然给父亲带来了些许不便,却也让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坚定了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