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下半年,秋风送爽,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古老的解县城,给这座小城平添了几分宁静与庄重。在这个季节里,解县中学的门卫室里,老赵正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的远房亲戚,一位刚从抗美援朝前线凯旋的战斗英雄。这位英雄,身披荣誉的光环,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的归来,不仅让老赵一家倍感荣耀,也让整个解县中学沸腾了起来。
学校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邀请这位战斗英雄来为全校师生做一次报告,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传递英雄主义精神。报告会的消息一出,校园里便充满了期待与激动。学生们纷纷议论着,想象着英雄的模样,以及他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本周的作文课上,父亲的班主任朱嘉老师,一个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中年人,站在讲台上,目光炯炯地望着全班同学。他缓缓地说:“同学们,本周的作文题目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题目,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心中的英雄。”
父亲,当时还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听到这个题目,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记得自己在刚入学时,就曾写过这篇作文,那时的他,对“最可爱的人”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主要停留在书本上的英雄事迹上。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今天即将听到的战斗英雄报告,他相信,自己对“最可爱的人”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报告会那天,父亲和同学们早早地坐在了礼堂里,等待着英雄的到来。当英雄走上台,用那沙哑而有力的声音讲述着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时,父亲的眼眶湿润了。那些关于牺牲、勇气、坚持和爱的故事,如同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的心田。
报告结束后,父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回到宿舍,拿起笔,开始构思自己的作文。这一次,他不再仅仅依赖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将今天听到的英雄故事与自己的感悟相结合,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几天后,当朱嘉老师批改到父亲的作文时,不禁眼前一亮。这篇作文,不仅主题思想明确,语句通顺流畅,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情感,让人读来倍感亲切。朱老师仔细阅读后,在作文的最后加上了这样一段评语:“此文主题思想明确,语句通顺流畅,并富有赵树理的风味,展现了作者对‘最可爱的人’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学习到这篇佳作,朱老师决定将这篇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范文供同学们学习。这一举动,不仅让父亲感到无比荣幸,也让同学们对父亲刮目相看。从此,班里的同学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赵树理”,这个绰号,既是对他作文才华的认可,也是对他那份对英雄、对国家的深厚情感的赞美。